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5-28 09:38
|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陕南循环发展有关要求,现就加快我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新型材料产业是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循环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要突破口。“十一五”以来,我市新型材料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截止2013 年底,全市新型材料规模企业182 家,产值278.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的43.85%,成为引领安康循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弱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因此,充分发挥安康矿产、生物资源优势,挖掘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材料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循环发展之路,实现新型材料工业率先突破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依据建设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陕南循环发展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引领、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三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优化布局,整合资源,保护生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长做深产业链条,做精做专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新型材料产业培育成安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遵循市场规律,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研发中起决定作用,政府在资源配置、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上起引导作用;二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按照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相协调的要求,坚持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坚持节约集约发展。本着节约集约原则,根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标准、投资强度等指标,科学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力度,努力突破制约新型材料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着力提高新型材料自主创新能力。
(三)产业布局。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企业分布情况,按照资源初加工基地化、深加工园区化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新材料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建设高新区金属合金新材料、旬阳锌镁硅新材料、汉滨化工新材料、平利钡盐新材料、石泉石墨新材料、汉阴新型陶瓷、紫阳新型环保建材七大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构建分工合作、产业链接、集聚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带。
(四)发展目标。每年新开工 10 个左右投资过亿元的重大新型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到2015 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 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汉江安康段水质稳定达标;到2020 年,全市引进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1-3 家、过50 亿元的5 家、过10 亿元的15 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能源开发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等研发机构5 家。新型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200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汉江安康段水质稳定达标;建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形成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重点
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突出“四大”新型材料领域,重点培育形成“六大”新型材料产业链条。
(一)新型金属材料领域
锌基合金。依托铅锌矿产资源优势,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电锌、纳米氧化锌,综合回收铅锌冶炼系统金、银、铟、铜、镉等有价金属,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广泛用于汽车、建筑、船舶、轻工等行业的压力铸造锌合金及镀锌材料。力争到2020 年,形成20 万吨电解锌、20 万吨镀锌材料、15 万吨铸造锌合金的产能。钒、钛合金。利用丰富的石煤资源,依托陕煤化工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大力发展钒产业,重点发展用于制造微合金化钢的高性能添加剂钒氮合金及优质储能材料钒电池等深加工产品。在安康高新区、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年产1 万吨片钒、1000 吨钒触媒、15 万套钒电池、1 万吨钒氮合金、4 万吨K2SO4石煤型钒矿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利用金红石钛矿资源,依托陕西有色集团,重点发展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钛合金材料。在汉滨、旬阳工业集中区建成20 万吨钛精粉、2 万吨海绵钛、2 万吨钛白粉、5000 吨纳米二氧化钛、10 万吨钛合金型材、管材、板材等项目。镁合金。充分利用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和新型非金属材料四高碳化硅冶炼时产生的高热值尾气进行金属镁冶炼,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领域的镁铝合金、镁锰合金、镁锌锆合金等。重点推进陕西有色集团年产8 万吨金属锰及旬阳镁业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镁合金、3000 吨镁合金压铸材料、3000 吨金属锶材料项目的实施,形成10 万吨金属锰、10 万吨金属镁、10 万吨镁合金型材、板材、带材、管材、铸件系列产品的产能。镍基合金。充分利用丰富的硫铁矿资源,形成“硫铁矿—硫酸(球团)—电镍—镍基合金”的发展产业链,积极推进高新区10 万吨金属镍、300 万吨硫酸、1 万吨氢氧化钴回收、150 万吨铁渣球团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用于核电、航空、航天、海洋领域的镍基合金产品和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产品。钼基合金。利用境内钼矿资源,依托“飞地经济”模式,在“飞入地”建设钼矿深加工项目,形成年产15 万吨钼精粉产能;发展钼炉料产业,建设年产2 万吨工业氧化钼、1 万吨钼铁项目,为钢铁工业提供原料;发展钼化工产业,形成年产6500 吨钼酸铵、4500 吨高纯三氧化钼、2000 吨二硫化钼产品,为石油化工、润滑剂行业提供优质助剂;发展钼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建设4000 吨钼粉项目,进一步加工生产钼烧结制品、钼丝、钼棒、钼板、钼金属异形件等,为电子工业、航空宇航及核能领域提供材料。形成钼行业完整产业链,提高钼产品附加值。
(二)新型非金属材料领域
钡盐材料。以重晶石、毒重石为基础,依托资源、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扶持现有企业重组整合、产业升级,发展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及其下游产品与衍生产品,使钡盐产能达到20 万吨以上,副产硫磺2 万吨,形成钡盐材料产业集群。粉体材料。重点开发一批高纯超细重晶石粉、硅微粉、滑石粉,形成大批量、多规格、多品种,满足下游产业发展需要。硅基新材料。主要培育发展碳化硅、有机硅、特种玻纤和玻璃钢树脂材料,重点开发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含硅新材料。依托西安科技大学,重点支持旬阳硅镁产业园建设示范项目,形成年产10 万吨四高碳化硅并副产5 万吨硅刃料、1 万吨高纯碳化硅超细微粉、1.5 万吨高级碳化硅耐火材料、5000 吨高技术陶瓷、5万件工艺品生产线,建设产值百亿元的产业园,打造西部有机硅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基地。新型石墨材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石墨资源,着力培育发展石墨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纯石墨粉、核电石墨、石墨电极、石墨坩埚、石墨板材和低成本石墨替代超硬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等前沿高端产品。
(三)新型建筑材料领域
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抓好已建成的尧柏水泥200 万吨、平利金龙水泥150 万吨等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达产达效。加大节能污染减排力度,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节能等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环境、经济效益。新型墙体材料。瞄准建筑节能材料市场,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化、配套化的新型墙体材料,实现减音、减振、保温等功能;发展高掺量、高孔洞率、高强度、高保温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利用页岩陶土资源,加快煤系高岭土新型煅烧工艺技术研究与关键技术设备产业化,重点攻克超白、改性等煅烧高岭土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煤系高岭土深加工新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无铅环保陶瓷材料,培育发展精细熔融石英陶瓷坩埚、陶瓷过滤膜以及超大尺寸氮化硅陶瓷、烧结碳化硅陶瓷、蜂窝陶瓷、高频多功能压电陶瓷等产品。
(四)高技术环保新材料领域
环保新材料。积极发展生物材料,开展聚乳酸、植物淀粉等可降解材料研究,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生态纤维材料,积极开发蛋白质再生纤维系列产品。利用木材、麻或农业剩余物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发展天然生物纤维、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型纤维等新型纤维产品及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纳米新材料。大力引进纳米新技术,鼓励发展纳米和微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钛、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合金粉体材料、纳米无机陶瓷涂料、纳米抗菌粉体材料,以及纳米改性环保水性涂料、纳米改性塑料、纳米电子功能陶瓷、微纳米电子材料等新材料。重点支持旬阳10 万吨纳米氧化锌项目建成投产。围绕新型材料领域,重点培育形成从铅锌矿采选到锌精粉、锌锭、镀锌板材、锌基合金板材的锌基合金新材料产业链,从金属镁到镁铝、镁锰、镁锌锆合金和各种板材、型材、管材及由金红石到钛精粉、海绵钛、钛白粉、钛金属、钛合金、钛复合材料的镁钛合金新材料产业链,从硫铁矿采选到硫金沙、硫酸、电解镍、镍基合金及其镍制品的金属镍材产业链,从石灰石、页岩、陶土、辉绿岩、闪长岩、叶蜡石、绢云母到特种水泥、水泥制品、功能涂料、功能陶瓷、新型陶质建材的建筑新材料产业链,从杜仲、桐油、生漆、稻谷壳到高级生化材料、合成材料、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以及从石英石到碳化硅、有机硅、特种玻璃、硅树脂、硅橡胶、硅纤维、硅油和光热材料及其制品的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链。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抓住中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机遇,在重要成矿区带上,加强调查研究,选准找矿靶区,力争尽早发现、评价、勘查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对已探明的矿产地及已生产矿山要加大周边、深部找矿,提高矿山服务年限。加强对探矿权人的监督管理,督促其依法依规勘查,加大勘查投入,尽早完成勘查工作,提交可供开发的地质成果。严格执行矿权退出机制,对取得采矿权2 年圈而不探或影响整装勘查推进的要限期勒令退出。对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市国土局牵头负责,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配合)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新建矿山,要以环境承载能力、生态建设为前提,严格准入门槛,把好准入关,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对已生产的重点矿种和矿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政推动、部门协作等手段,鼓励和支持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革等方式,整合矿权和资源。对不符合政策、存在安全隐患、环保措施不落实、浪费和破坏性开采的矿山企业坚决予以关停。要加大矿产开发利用研究,对资源可靠程度高、目前因技术原因暂未开发的矿山要加大科技攻关,力争早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市国土局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配合)
(三)保障土地优先供给。各级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统筹安排新型材料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执行优惠地价,支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市国土局负责)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 2014 年开始,在市政府设立的工业发展基金和向中省争取的产业振兴、陕南循环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中,重点向新型材料产业倾斜,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研究等领域进行重点支持,逐步建立市级工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增长机制。(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配合)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对新型材料产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用好融资性担保政策,撬动金融资金支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高授信额度,积极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发行企业债券,支持新型材料类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金融办配合)
(六)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国家鼓励类新型材料产业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增值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从2014 年起,对新上新型材料产业化项目的企业,前三年按实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奖励,第四年至第五年按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企业应缴纳的政府非税收入,应按下限收取,属于市政府非税收入减免审批范围内的予以减免。(市地税局牵头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七)强化技术人才支撑。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培养本土实用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人社局负责)
(八)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对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部门合作、企业推进、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包挂、部门包抓责任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为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