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开智 发布时间:2012-07-24 11:39 |
盛夏平利,生机勃发。连日来,随着6000万元的富鑫公司茶饮产业综合开发、5000万元的宝丽通公司重晶石粉加工、1.5亿元的兆源公司年产100万吨重晶石加工和4亿元的安得利公司多功能纳米粉体材料等项目相继落户平利县,一幅火热的建设画卷在女娲故里全面铺开,奏响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乐章。
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实现向新型工业强县的转变?平利县委、县政府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科技化提升”的发展思路,围绕“大”字做文章,瞄准“精”字谋发展,全力发展县域工业,该县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实现了向新型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撑起了县域经济崛起的脊梁。
烈日炎炎,走进平利县陈家坝工业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该县按照“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园区承载、扩张总量”的思路,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园区承载功能,积极引进壮大一批支柱型工业,增强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基于这种认识,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抢抓政策机遇,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实现供水、排水、排污、道路、供电、通信“六通”,承载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型的高标准,重点发展钡盐、建筑装饰材料、硅材料、机械加工、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招商兴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新型工业,建成陈家坝绿色工业园区和老县新型材料工业园区。陈家坝工业大道、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和路堤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工,通过设立园区管委会、注册成立开发公司等举措,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入园企业快速增长。目前,兆源、蓝泰、新泰重晶石粉和光华公司管桩端板、永泰水泥构件、海河粉煤灰等6户投资过千万企业成功入驻两大园区,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管理模式先进、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代化新型产业基地。
引进大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平利县调整招商战略,从“饥不择食”型向“追求效益”型转变,从过去的“单个抓项目”向“整体抓产业”转变,千方百计吸引大企业抱团入驻,实现了“招来一客商,引来一大群”的“磁场效应”。
引进大企业,必须打造亲商环境。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服务,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对引进的项目在选址、办证、征地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度;在工程建设环节,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由一名县领导联系、一套班子服务;竣工投产后,实行跟踪服务,全力促进企业发展。“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入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要素,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吸引中国昊华、上海宝钢、武汉凯迪、延长集团、深圳奕超、江苏凯瑞斯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平利,他们所产生的集聚效益、延伸效益和边际效益,促使全县工业经济产生了质的飞跃。三年来,共引进招商项目30个,总投资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落户的投资额、产值均超亿元的大型招商项目达4家,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总量快速扩张、支柱产业较快增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态势。据悉,该县力争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到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形成钡盐、建筑装饰材料、硅材料、机械加工、绿色食品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
平利县把上项目、增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以创新的思维、超常规的措施和攻坚的力度,采取“特事特办”的举措,举全县之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该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确保全县经济稳中求进。
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常抓不懈,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坚持推行重点项目挂联帮扶和跟进服务机制,班子分工负责,对口帮扶,跟踪服务,确保推进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平利是亚洲最大的重晶石基地,已探明总储量2800万吨,重晶石钡的平均品位92%,最高达到99.33%,具有很高的开采和地质科研价值。为推进重晶石产业循环发展,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安得利公司多功能纳米粉体材料、兆源、双鑫、宝丽通矿粉等一批重晶石精深加工项目相继落户老县园区并开工建设。今年以来,金龙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福鑫6000万块页岩砖、蓝泰10万吨重晶石粉、永泰水泥构件和电机公司10万台汽化炉项目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光华公司100万件管桩端板项目厂房和基础建设完成80%,凯瑞斯服装二期完成厂房改造,即将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海河公司20万吨粉煤灰项目基础建设全面完成。此外,兆源等100万吨重晶石粉项目、奕超LED光电项目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年内均可竣工投产。止目前,已成功入库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为工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元至六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9亿元,占年计划的65.9%;实现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速45%,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