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13 16:58 |
安康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群众参与不足、治理效能不高等难题,完善提升汉阴县试点实践探索经验,创新推行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三线)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两化)为路径,以一个高效治理平台为依托的“321”基层治理模式,强化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科技赋能,推进基层治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321”基层治理模式先后获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80余家媒体深度报道。
“三线广泛联系”聚合各方治理力量。坚持把政治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人大组织、自治组织等协同发力的基层治理组织构架,把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中心户长等“三线”力量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每个村的“管理服务人员”由过去“两委”成员5至7人,扩充为现在的50人以上,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党员联系群众。按照“镇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有能力的党员以接待、约见、走访等形式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听取群众权益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党代表联络服务“234”机制,即:搭建线下和网上党代表工作室2个阵地,构建队伍建设、工作运行、纪律约束3套体系,开展接访汇民声、走访集民意、组团解民困、商议当参谋4项活动,提升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质量。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全面开展“承诺、践诺、积分、评议”活动,增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主动性,全市2.4万余名党员与群众建立帮联对子,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按照“镇人大主席团抓代表小组、代表小组抓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依法履职尽责的独特优势,推动人大代表深入群众掌握民情、收集民意,分类交办、解决问题。建立县级人大代表联络站10个、镇级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16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1132个,5468名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开展人大代表心中明责、承诺亮责、选区述责、定格评责“四责”行动,组织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日、议政日、接待日、走访日、述职日“五个日”活动,使人大代表联系服务选民有场所、有载体、制度化。中心户长联系村民。按照“镇政府抓村委会、村委会抓中心户长、中心户长联系村民”的方式,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专项行动,制定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规则、“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群众自治事项清单,厘清村级组织权责边界,推动服务群众规范化、清单化。建立中心户长联系村民制度,推选中心户长25778名,协助镇村做好信息收集、纠纷调解、治安联防等工作,对中心户长实行以案定补、以事奖补、群众评议、动态调整,切实筑牢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两化管理服务”快解群众诉求。根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居住布局和居民家庭情况,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户分类精细化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下沉,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村(社区)为单位分片设立一级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二级网格,在人口较多的二级网格设立若干三级网格,每个网格按20至30户、70至120人的规模,全市科学划分一级网格5916个、二级网格16572个、三级网格22838个,将党的建设、矛盾化解、应急管理、社会救助、代办事项等事务全部融入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做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联系服务全覆盖”。按照“一网一员”配齐配强网格员,把网格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每名网格员统一配发综治APP手持终端,上联综治中心、下联广大群众,实时动态传递信息,形成上报、受理、分流、办理、督办的闭环。该机制运行以来,网格员排查上报各类信息316万余条,办结291万余条,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村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矛盾不上交”。推进精细化服务。依据群众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情况,划分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三类”户,实施“绿黄红”三色管理,因户施策、精准服务。将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和超过全村平均水平且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家庭的户列为“放心户”,实行“绿色管理”,村(社区)对其“在线”等候服务;将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全村平均水平且近两年未被评为平安家庭的户列为“关心户”,实行“黄色管理”,落实居住在附近的“三线”联系人员定期到户开展“一线”服务;将“三留守”人员、残疾人、脱贫边缘户风险户和有服刑或刑满释放人员的家庭列为“连心户”,实行“红色管理”,开展“一连一或一连多”帮扶,时刻保持“热线联系”。全市划分放心户774040户、关心户105962户、连心户48327户,全部落实了对应服务。为更好推动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建立县镇“联管服”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强村联弱村、驻地村联新建社区,村财审计管“三资”、监委延伸管权力、综合执法管行为,促进县镇资源、力量、责任下沉,提供便民服务、法治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文化服务、智慧化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两说一商”的议事制度,开放说事、民主评事、科学定事、合力干事。
“一个智慧平台”提升治理效能。聚焦实战实用实效,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以市“政务云”为依托,在整合“9+X”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和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基础上,打破行业部门信息壁垒,聚合各方数据资源,完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升级建立集党群服务、民主法治、平安安康、应急指挥、民生保障于一体的“321”智慧治理平台,将“三线人员”管理、“两化事项”办理有机融入,线上收集民意、分流办理,线下定期通报、跟踪回访,推进科学决策、增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按照市级统一建设管理、县镇村维护应用的原则,各级综治中心负责“321”智慧治理平台维护应用,统筹平台数据采集、分析研判、综合调度,对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防控、信访维稳、服务群众等工作给予协调指导、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发挥平台治理效能。平台建成以来,累计收集各类信息660余万条,下发各类指令2万余条,办结各类事项22.3万余条,办结率达到99%。与此同时,高标准建设市县镇村四级2038个“治理+说理”综治新中心,将平安创建、市域治理、扫黑除恶、法学研究、见义勇为等关联职能机构整合到市县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调处、涉法涉诉协处、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法规宣讲等说理功能融入到各级综治中心,更好发挥综治中心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平安稳定的实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