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网站!

今天是: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宁陕县探索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 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效能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25 17:04  

  为扛牢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政治责任,宁陕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涉及面广、存在形式复杂多样而导致监管难度大的难题,聚焦“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主线,盘清家底、划清责任、厘清根源,唤醒“沉睡资本”、追回“流失资本”、减少“贬值资本”,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有效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遏止群众身边“微腐败”,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助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年来,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收益1344.17万余元,惠及1.6万农户;共立案查处33起涉及农村集体“三资”案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人,移送检察机关2人,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97.04万元。宁陕县创新举措获省市纪委监委肯定。



  盘清家底、分类规范,着力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既有资金、实物、资源,又有流动资产、不动产,还有各类支农资金、项目投入以及集体收入、筹资捐资收入等,通常是内行说不明、外行查不清,宁陕县下决心摸底盘清来源渠道、存在形态、经营方式、风险隐患等,夯实分门别类规范管理基础。盘清家底管明白。县纪委监委会同县审计、财政、农业农村和水利、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对全县村集体“三资”进行摸底,重点了解财政资金拨转投转股、村集体资源资产清产核资后资源变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资入股、村村联合出资入股、其他合作社或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资参股等来源渠道,通过查资金入股占比、查资金用途投向、查财务管理现状、查市场经营主体为村集体分红、查村集体兑现村民收益、查财务公开情况等“六查”,逐村建立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全面盘清脱贫攻坚以来全县71个村4388.5万元集体经济资金、2508项集体资产、295万亩林地等家底,逐笔逐项登记造册,让每一笔资源资产资金来源清楚、权属明晰、账实相符。突出重点管方向。针对村集体直营、委托管理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村村合资联营、村社或村社企股份合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厘清权责交叉、利益交织、矛盾交融等边际,指导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健全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治理架构,建立从业人员监管台账,引导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培育形成了诸如城关镇渔湾村闲置资源社企合作开发、筒车湾镇海棠园村集体经济引领、梅子镇生凤村村社联带农户、四亩地镇严家坪村“村社企”联营、江口回族镇镇村资产股份联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经营形式,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查漏补缺管风险。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巡察和专项整治,从情况通报、人员选派、沟通协调、成果转化、整改反馈等方面建立巡纪联动发现问题机制,针对专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综合县审计、财政、农业农村和水利、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日常监管情况,借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例,动态梳理出账务管理不规范、借款利息未收回、投资合同期限过长、分红兑现不及时等风险隐患问题,明确“口头发包未按时交纳承包费,清查时不愿补交”等5种情形,须立即终止合同,将集体资产立即交村集体经济组织并补交承包费等,逐一补齐监管漏洞和工作短板,筑牢集体经济防风险底板。



  划清责任、严防缺位,着力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着力破解行业主管部门单打独斗管不好、村监委内部监督管不上、条块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过度干预正常经营管得宽等问题,按照职能事权理顺管理责任,横向划清县级部门监管责任边界,纵向界定县镇村三级责任清单,形成全方位监管合力。分类明责。围绕落实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县财政、农业农村和水利、乡村振兴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县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责任、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和镇纪委的专职监督责任,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监督责任,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督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县审计、财政、农业农村和水利等部门9项监管责任,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7项监督责任,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18项监督主责,不同主体各司其职、照章办事,一改过去多头管、交叉管、重复管却难以管到位的现象,重构起条块分明、职责清晰、执行有序的严密监管网。监督履责。在镇村每月定期自查、县级部门每季度履行监督职责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委采取“机关室部+派驻纪检监察组+镇纪委+行业部门”组团交叉检查方式,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干扰的难题,定期对职能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镇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村级党组织落实民主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同步公开“信、访、网、电、微”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发现和查处违规使用、侵占挪用、不分红或少分红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并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提出具体工作建议,从严传导责任压力。比如,龙王镇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黄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村集体合作社资金10万元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未归还且数额较大,其行为严重违纪并涉嫌挪用资金犯罪,县纪委在审计机关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迅速调查核实,研究决定给予黄某某开除党籍处分并追回全部资金,后被县法院作出有罪判决。贯通全责。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建立覆盖71个村集体的“三资三化”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录入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结果、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数据,实现系统建账、跟踪管控;推行无现金管理,接入“银农直连”支付系统,选配镇村登记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兼)职会计、参与会审会签股民代表、镇级审核管理人员373人,联合县农商银行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监管提能增效,避免监督滞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厘清根源、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怎么管”的问题。综合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规违纪案件中的主观故意履职不到位、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漠视群众分红不及时、优亲厚友随意借挪用等因素,协同加强源头管控,严格实行过程监管,防止村集体经济账面有盈利、实质已亏损,最大限度守护好乡村振兴的“命根子”。形成监管闭环。各镇、各村每月对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情况进行自查,按照监管职责自下而上将自查结果逐级分口反馈县级行业部门;县级行业部门每季度组织开展联合督查,自上而下对镇村自查问题整改情况和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及时向其他行业部门通报信息,助推联动监督,形成线索联合研判、问题整改联合推进、廉洁风险联合防控的监督合力,上下联通、一体构建集体经济“三资”监管闭环。注重激励约束。把清单任务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考核指标,每月制定“监督重点提要”,对各监督主体履责情况实行月通报、季排名;将村集体“三资”领域镇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按“四种形态”分别计分,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建立村集体经济绩效评估办法,对管理运行规范、效益可观、按期分红的村集体,在后续涉农项目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相关负责人优先考虑评先评优、推荐考录公务员,并审慎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的合规途径。健全完善制度。针对监管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共性问题、苗头倾向,持续建章立制,形成治本之策,制定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项目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二十条规定(暂行)》以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扎紧扎牢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笼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